地质灾害机载激光雷达应用研究中心成立

发布日期:2021-09-30 11:40    浏览次数:

今年8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地灾国重实验室)联合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地质灾害机载激光雷达应用研究中心。9月8日,该研究中心签约仪式在成都召开。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灾国重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表示,当前,我国地灾监测技防工作基于卫星光学遥感、InSAR,无人机三维摄影测量、机载激光雷达以及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雨量计、裂缝计等多种新技术手段,形成了天—空—地一体化的防灾减灾体系。而多种地灾技防手段中,机载激光雷达有着传统技术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许强认为,机载激光雷达不仅能获取高精度的三维数字高程模型,而且能通过去除植被,获取高精度的地面高程数据信息,使灾害隐患暴露无遗。此外,由于可全天候作业、数据精度高、层次细节丰富,机载激光雷达可广泛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地形测绘、三维建模、电力巡检、农林业普查等领域。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中。为此,地灾国重实验室决定联合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特色,加强产教融合,共同推动机载激光雷达的国产化进程及应用落地,不断产出更多重大科研成果,完成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在全国实行全域推广,为地灾领域探索出更多路径。

许强强调,仅仅探索机载激光雷达在地灾防治应用的路径还不够。当前,我国地灾防治工作进入了攻坚克难时期,消除“盲区”,解决“隐患在哪里”始终是“防”的难题。“地灾隐患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正在变形的区域;第二类是历史上曾出现过变形破坏、有损伤的区域;第三类就是潜在不稳定斜坡,即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变形破坏,目前也无明显变形迹象,但其稳定性相对较差,处于基本稳定或欠稳定状态,一旦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比如一场强降雨或人工开挖坡角就有可能突发地灾。”许强表示。

今后一段时期,地灾防治该如何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许强建议,一是要构建航空遥感联盟,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全国航空遥感力量,尽快实现航空遥感数据的全国全覆盖。二是要发展航空物探,尽可能多地将潜在不稳定斜坡的地下结构和地下水分布搞清楚,积极主动识别第三类隐患。此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解译,能够极大地提高应急抢险的效率,解决地灾监测领域海量数据有效利用的大难题。

信息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分享: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