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九水连心景观系统规划批前公告
发布日期:2021-05-08 14:55 浏览次数:版 权 和 免 责 声 明
本栏目的主要目的在于便于公众通过网络查阅了解嘉兴市的城市规划。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尽量及时更新公开的内容并保障其准确性,但限于技术及更新的时间差等原因,最终的规划内容应以保存于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原始批文和图件为准。
由于规划编制的时间不同会引起地块边界不完全重合,敬请谅解!
任何土地或建筑物的现有用途即使不符合规划,也无需作出更正,直至用途有所改变或建筑物进行重建为止。
如变更土地性质或建筑物用途,或在土地内进行任何其他建设,则新的土地性质或建筑物用途,必须符合规划。
本次公布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所有。
嘉兴市九水连心景观系统规划批前公告
为进一步显现嘉兴的城市景观特色,喜迎“建党百年”,助力“品质嘉兴”大会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有关条文的规定,我局组织开展了《嘉兴市九水连心景观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在规划报送审批之前,我局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公告时间为2021年5月8日至2021年6月6日,共计30天。在此期间,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以书面形式反馈,便于我局汇总和整理。
邮箱:jxsghfmc@163.com联系电话:0573-89995078
通讯地址:嘉兴市洪兴路253号邮编:314050
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1年5月8日
1工作背景
1.1城市区位
嘉兴地处浙江省东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处江河湖海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是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浙江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1.2城市水系特色
嘉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自然风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构成江南水乡特色。
嘉兴城市水系以南湖为核心,由新塍塘、杭州塘、长水塘、海盐塘、长中港、平湖塘、嘉善塘、长纤塘、苏州塘等水系组成“一环九放射”的城市水系格局。
1.3项目概况
嘉兴具有河网密布、湖荡联海的水乡特色。“九水连心”以“三脉”“四水”“五化”三个重点进行景观规划和工程建设。通过对嘉兴水脉、绿脉、文脉的梳理,构建九水区域的生态经络、文化脉络和诗画岛链。从水文化、水生态、水经济、水生活四个方面展示沿线文化底蕴,修复河道生态功能,提升滨水区域的利用价值,激活滨水区域活力,服务市民生活。从绿化、亮化、净化、文化、活化五个方向进行改造提升,提升美化滨河绿地空间,营造现代江南园林篇章。以夜景灯光照明烘托九水沿线气氛,打造嘉兴魅力夜景。管控、修复河道水质,使“九水连心”体系成为映照城市水生态治理的镜面。结合嘉兴优厚的文化资源,将九水作为“人文圣地、文化嘉兴”的展示平台。融入水上交通、水上活动等内容,全面激发九水区域的活力,为市民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1.4项目意义
“九水连心”不仅是嘉兴文化复兴的载体,生态文明的示范,更是人民生活的舞台和城乡融合的纽带。以九水延展为依托,将嘉兴营造为花园城市的典范,同时作为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承载着提升嘉兴生态、文化、经济协同促进的重要使命,是嘉兴实现城市新跨越壮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嘉兴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城市发展动力:是嘉兴市城市全面更新战略的绿色发展引擎
区域功能互联:是联系城乡之间、城区不同板块之间的重要纽带
整体功能拓展:是打造“城市景区”、拓展景区功能、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空间
文化传承载体:是展示、传承嘉兴多样性文化,突出嘉兴城市特质的优秀载体
历史意义展示:承载着“建党百年”和提升嘉兴市生态、文化、经济的重要使命
2规划范围
九水连心景观系统规划研究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上,以土地利用规划图为参照,以九水沿线的公园绿地和水域涉及的区域作为规划设计范围;以外环河、内环河与南湖区域为统筹范围。九水单河道规划设计范围起点统一为环城河和南湖。因沿线城市建设情况的不同,终点稍有差异,其中苏州塘、杭州塘、长水塘、海盐塘终点为三环路;长中港终点为秦湖;平湖塘、嘉善塘、长纤塘终点为外环河。
工作参照底图:嘉兴市控规合并图
坐标系:嘉兴2000坐标系
3规划定位
3.1功能定位
“九水连心”景观工程按照“建党百年、大美嘉兴”、“九水连心——九州同心”的整体目标,从“九水连心”滨水区域一体化统筹的角度将九水区域打造成为集历史写照、生态示范、文化载体、生活舞台、城乡融合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知名滨水空间。
3.2规划结构
依托城市水系现状和规划方案,总体上形成了“九水十八园三十六景”的规划结构。
3.3形象定位
“九水连心”沿线景观以提点、连线、带面的方式对其滨水空间进行系统性的景观布局和整合提升,凸显“江南水韵”和“江南园林”的特色风貌,打造“两岸花堤,一路亭台”的景观形象。并针对九条水系各自的文化特质与形象,分别对九条水系提出了相应的文化形象定位。
4总体规划分区
根据九水连心沿线空间的开发建设情况,对沿线的景观环境、文化节点、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将九水连心整体划分为四大分类区段。四类区段分别为:优质保持区、基础提升区、重点营建区、湿地净化区。
41优质保持区
是在嘉兴九水连心的大框架下,以沿线周边已建成的公园绿地为主体,以巩固其景观基础为手段,保障城市现有优质水域景观环境地区。针对水系文化特质进行特色元素注入,强化文化主题,实现基础景观的文化提质。强化水系的多方面服务功能,并对水系的景观、文化、标示性产生积极影响。主要规划内容是梳理九水连心沿线文化资源,遴选最具有文化影响力的元素,同时制定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方案:
1、划定具有成熟景观基础的滨河绿地,
2、选择具有文化提升价值的核心节点,
3、同质文化区域的整体协调。
42基础提升区
是嘉兴市水系沿线的绿地建设水平及进度相对落后的区域,以具有城市绿地功能但景观条件具有一定缺陷的区域为主体,以提升景观环境为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水域景观环境的地区。在现有景观基础的前提下,针对水系环境的缺陷进行针对性的弥补。在景观、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家具、环境小品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提升。通过快速提升城市整体水系景观环境,延续优质的水系景观。主要规划内容是对不同的绿地空间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建议:
1、甄别具有提升空间的绿地空间,
2、明确绿地的服务级别及功能定位,
3、在满足基础功能前提下对绿地空间进行补充,
4、在文化特质方面适当进行特色点缀。
4.3重点营建区
是水系沿线处于城市开发重点地段但暂无景观建设的区域,以具有绿地建设指标但无建设方案的区域为主体,从基础开始塑造滨水景观,打造具有高水平服务功能的滨水景观空间。主要规划内容是对滨水空间提出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
1、研究在九水连心框架下滨水空间的规划条件,
2、明确滨水绿地空间的功能定位,
3、滨水空间服务功能需求研究,
4、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4.4湿地净化区
六条汇入嘉兴的河流上游,具有生态湿地建设条件。生态湿地的建设,在格局上丰富了九水连心的景观体系,并对未来嘉兴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主要规划内容是对各处生态湿地提出规划建议:
1、根据现状用地情况划定生态湿地建设位置,
2、根据水质污染情况和水文确定湿地规模,
3、湿地污水处理体系方案,
4、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4.5四线划定
河道蓝线:
水系保护范围,包括河道水体的宽度、两侧绿化带以及清淤路。
滨河绿地的绿线:
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文物保护紫线(包含大运河保护规划的紫线):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水源地保护红线:
国家对特别重要的水体加以特殊保护而划定的区域(石臼漾湿地、贯泾港湿地)。
5规划举措
5.1绿化专题
提出九水沿线绿化景观的目标、策略及生态修复的方法措施,提出近远期的发展目标。从滨河区域景观的角度提出景观规划的目标、策略以及节点设计效果;路网设计与城市道路合理对接;根据地形和周边环境,提出道路设计方案。根据现状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现状驳岸的改造规划目标和技术措施。
5.2亮化专题
根据亮化分级控制与节点气氛营建的总体要求,对九水沿线的照明提出亮化目标、策略,对不同照明控制区提出相应的照明措施。
5.3文化专题
针对嘉兴的文化特质,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要素,以景观手段进行串联组合,形成连续的文化引力点,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水系沿线景观的规划建设中,在树种、色系、含义等层面进行文化意象升华,借此融入文化要素,实现历史的延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要素的传承和对现代文化的整合提升,并通过创意手段进行形象拓展,形成融合古今的文化创新策略。文化展示以节点营造为依托,通过对文化元素的创新再利用,集中体现嘉兴的创新智慧。
5.4净化专题
提出水生态修复的目标、策略及修复的方法,提出近远期的发展目标。根据九水现状水质,从客水节流与净化两个角度切入,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措施。一是借助节制闸,控制平均每天进入内部河道的水量,上游来水需要经过净化设备和湿地等措施处理后再进入城市内部水网,达到建立水质屏障的目的。二是规划划定河道管控线,在管控线范围内禁止一切污水直排,消除各类散排、农业面源等污染源,紧邻河道地块地表径流禁止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并结合河面城市建设,减少雨水径流对河道水体的污染。
5.5活化专题
提出水上空间与滨水空间的利用策略,从水上交通与亲水活动两个方面切入。针对构建水上交通的要求,对水系沿线空间提出改造内容。针对融入亲水活动的要求,提出亲水活动类型选择、空间布局,以及九水沿线绿道贯通方案。此外,还提出了水上交通、慢行交通、公共交通的接驳措施。
信息来源: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