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耕地是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有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嘉兴市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通过嘉兴市耕地“两非”智控应用场景项目的建设,全面动态掌握耕地资源数据,协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形成耕地保护社会共治、责任到户的良好局面,共同守好“饭碗田”,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嘉兴市全域被列为“耕地视联智保”场景建设试点地区。
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党委书记 局长 沈金德
对这块工作一方面是嘉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省自然资源厅和铁塔公司签署了三方的战略合作协议,并且第一时间成立了多部门联合工作专班。相关部门和开发单位都坚持防疫抗疫和业务工作两手抓,抽调了多部门人员集中办公,全力推进试点工作。在政务云资源、浙政钉资源申请等重点问题处置上,我们提前谋划,第一时间提出需求清单,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并且得到改革办、政数办、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的全力支持,为后续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为打造具有嘉兴辨识度的耕地保护数字化应用场景,嘉兴市在省厅“耕地智保”1.0场景基础上,迭代升级,将农业农村部门的流转合同管理、配方肥购买预警、种粮户信用管理纳入嘉兴应用场景,协同辅助耕地“两非”管控。同时,创新耕地问题处置的协同共治模式,建立“发现-核实-处置-销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
耕地“两非”智控应用场景以铁塔高空视频监控为基础,发挥“铁塔视联”全域覆盖和“非农化”“非粮化”21种智能AI算法优势,对塔周边耕地进行全景自动化巡查管理。将耕地基础数据、视频监控和AI识别算法三个方面进行融合,当识别到耕地地块中存在疑似“非农化”“非粮化”行为时,系统进行自动抓拍并产生预警,发送预警信息,实现全域耕地可视化动态监测和可持续利用。
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自然资源所
所长 唐伟民
原来的国土“天眼”(系统)对违法用地的判断,只能起到提示的作用,还是需要我们人工去判别。因为它对进入耕地的大型的机械设备,它只要一进来就要报警,不能准确判断它是否是对土地的破坏,而现在的耕地智保系统它就能够起到这个作用。因为它在所有的耕地上面设置了电子围栏,进入耕地它才报警。
在实现“技防”基础上,嘉兴市全面推行“田长制”,建立田长责任体系和巡查制度,进行“人防”补充。根据预警信息,系统自动分发给耕地保护巡查员巡查,通过手机端应用主动监督、拍照举证,将核实情况发送至场景中,确认为违法违规行为后,根据职责分工,将违法违规图斑推送至相关部门处置。
桐乡市濮院镇新河村 党总支书记
村级田长 吴界铃
通过我们田长制,通过人防也好,还是技防也好,其他多方面的手段介入之后,我们及早地发现,也是督促我们村里更加负责地到田间地头,每个礼拜、每个月经常能够去转转,实际上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通过这个手段把我们这边耕地保护起来,像我村的话,基本上90%以上的耕地都是种的水稻,高标准农田。
目前耕地智保应用场景已经实现省、市、县、镇、村全面贯通。村级田长和巡查员可通过浙政钉移动端开展巡查打卡和问题核实工作,已累计巡查3万余人次。
下一步,嘉兴市将着力加快耕地智保应用场景迭代升级,加强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完善场景功能、提升应用实效、健全配套机制,推进耕地保护协同治理,继续打造好“嘉兴样板”,为数字化耕地保护贡献更大力量。